微光点亮战疫之路

期次:第1246期       查看:140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校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们积极响应号召,义无反顾冲上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教学区临时医疗点、多个核酸检测点、集中健康监测点忘我工作,奉献光和热。他们用责任与担当奋战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用奉献和坚守践行着医务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4月9日起,为了配合校园疫情防控工作,解决教学区师生关注的 “看病难”“配药难”等问题,学校设立了教学区临时医疗点,配备24小时驻点医生,通过提供健康咨询、常用药品、初诊预诊、开具转诊单等方式,保障师生就医用药需求。

入党积极分子、外科医生苏荣彬主动钻研学习,每一次校园疫情防控工作中他总是承担艰苦的工作,核酸检测登记、采样、出诊都活跃着他的身影。中共党员、内科医生刘文文曾参加学校医学观察监测点5天5夜的保障工作,多次承担核酸检测登记、采样等任务。中共党员、内科医生胡拥政始终冲锋在疫情防控第一线,2020年初的疫情中、2021年“7·20”南京禄口机场疫情中都是第一个报名进入医学观察监测点。中共党员、内科医生吴月芳不慎扭了腰,当医院领导问到她的时候,她坚定地说:“没问题,我可以去!”

临时医疗点设置在逸夫楼,前来咨询、看病的师生络绎不绝。从入驻以来临时医疗点每日问诊量达200余人次。“医生,我不舒服”“医生,我头痛”“医生,我肚子疼”……高峰时段,短短半小时,就有20余名患者前来问诊,问诊记录台账一会就记满了。

临时医疗点提供24小时服务,两名男医生苏荣彬和胡拥政轮流驻守,到了半夜往往还没来得合眼,又要接诊下一位患者。4月10日凌晨,苏荣彬就遇到了12点半的敲门声———一位同学口腔溃疡发作疼痛难忍,敲开了临时医疗点的门……4月11日晚10点,一名学生气喘吁吁地跑来求助,苏荣彬来到篮球场后,发现一名学生躺在地上,他随即果断迅速地采取了急救措施;4月21日凌晨1点半,一名博士生因左腹剧烈疼痛前来就诊,当班的胡拥政初步判断是因结石诱发的疼痛,立刻协助其转诊到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使患者得到了及时治疗……

苏荣彬说:“我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我承诺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现在正是我践行承诺的时候。”胡拥政说,“我是一名老党员了,师生们的平安健康就是我最大的责任。”

4月9日,根据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我校在逸夫楼、第三教学楼设置核酸检测点,医院组建了一支以青年志愿服务队为主体的核酸检测队伍。从4月11日至5月3日,青年志愿服务队共计完成了190323人次核酸检测任务,累计工作1700多个小时。

早上8:30,队员们已到达核酸检测地点,穿好防护服、带好护具,相互检查穿戴,做好采样物品准备,9点整准时投入工作。中午12:20,忙完了上午的工作,队员们只有半小时的休息时间,匆匆脱下防护服,完成消毒任务,快速吃完饭,休息10分钟。队员们常常累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偌大的休息室竟鸦雀无声。中午12:50继续工作,一直到下午5点。

4月13日至20日,为保障师生安全,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核酸检测医务人员驻校工作,21名队员通宵驻校开展核酸检测工作。随后,又有26名队员又迅速补充到教学区核酸检测队伍中。47人中,年龄最小的22岁,最大的55岁。有的孩子才3岁,与老人住在外地,因为疫情和驻校工作的原因,已经35天未能与孩子见面;有的从4月9日以来一直驻校工作,至今已近一个月未能回家;有的家属也是医生,两人都奋战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孩子只能交给家人、邻居、同事代管。他们用默默的付出,诠释了医务人员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与担当。

在学校集中健康监测点,有这样一支以党员为主体的队伍,他们日夜奋战,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使命,用奉献担当谱写一曲“抗疫”之歌,他们就是校园集中健康监测点医护团队。

集中健康监测点是切断传播源、阻断传播途径的重要关口。在这里,医护人员承担着健康监测、核酸检测、动态管理、心理疏导、消毒、送餐、生活垃圾收集等工作。不仅如此,随着疫情的动态变化,防控等级也在不断变化,最艰苦的时候医务人员需要连续工作7天7夜,工作具有极大的挑战性。

医院第一党支部书记的内科主任于晓竹,每次有任务都冲锋在前,并动员支部党员冲锋一线,工作的专业性和效率得到师生们的肯定。她的丈夫是一名街道一线工作人员,工作任务和强度不亚于她,家中还有患病的父亲和年幼的孩子。面对工作和家庭,她总是义无反顾地选择最紧急、最艰巨的工作。

内科主任、中共党员刘梅芳医生,同时也是一位二孩妈妈。她没有犹豫主动报了名,经验丰富的她每天多次上下各楼层为留观人员测体温、采核酸、健康管理。

医生王文林的岳母患病长期卧床。在家人的支持下,他毅然参与了健康监测点的工作。

内科医生、中共党员吴月芳在本轮疫情中已经在检测点工作过7个昼夜,在承担日常门诊、监测点工作之余,她还主动报名进驻了学校在教学区设立的临时医疗点。

内科医生、中共党员陈瑶面临着孩子需要照顾的问题。为了不影响工作,她和丈夫深夜十一点多把熟睡中的孩子送到父母家,才放心地赶去监测点工作。

内科医生陈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工作期间总是细心、耐心地对待每位学生,给“孩子们”提供亲如家人的“定制服务”。给每一位需要特殊饮食的同学订餐、给一些行动不便的同学上门服务、给需要线上研究生复试的同学调整核酸检测时间。

目前,全国疫情防控工作正在吃紧的时候,校园疫情防控还不能放松,校医院的医务人员依旧忙碌在核酸检测、健康监测、医疗保障等工作的每个岗位上。他们是一群平凡的人,做着自己的本职工作,他们又是不平凡的,在疫情防控一线勇当“逆行者”,用实际行动,全力保障师生健康、校园平安。

(医院 刘冰洁何文琼徐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