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的焦距——我校学子职业规划剪影

期次:第1154期       查看:38


  又是一年毕业季,2018届毕业生们即将踏上人生新的征程,他们有的坚持了初入学时的理想,有的选择了一条与彼时截然不同的路。还记得那份大一时必填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书”吗?它记录了同学们一开始稚嫩的构想,也许不成熟,但也承载着一个特定年龄段的独特想法与感受。
  5月下旬,外国语学院、自动化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等多个学院各自举办了“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在比赛中,选手们展现了自己对于未来的职业道路的构想,基于对自己现阶段的全面认识,结合个人兴趣、能力、对于未来的期望等,交出了一份份规划报告,并通过答辩的形式,生动展示了自己的详细目标与为此而努力的行动方案。本次大赛的主要参赛群体为大一、大二的学生,经历了近一年或两年的大学生活,他们成长了一些,对于未来的认知也不再似初入大学时那样懵懂。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来自自动化学院的宋相儒同学说:“我参加这个比赛的初衷其实较简单,我想为自己的将来做一份规划,这样至少不会让我在没有目标的迷茫中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他承认也许现在对于职业规划的想法过于浅显,但是他愿意将其当作自己生活中奋斗的目标。据了解,2017级学生们多倾向于把职业生涯规划看作是对今后一个阶段目标的设定,把它视作激励自己的理想与对未来的展望与追求。同时,他们都希望未来的职业能够与现学专业相关,怀着不能白费大学所学的期望。
  大二的学生们则对此有着不同的见解。正如外国语学院的刘洪源同学所说,职业规划带给她更多的是勇于探索尝试未来的多种可能性,而不只是局限地认为语言专业只能当老师或者以当翻译为主。电光学院的许晓明同学在此次院级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的佳绩,他回忆了初入学时填写的那份职业生涯规划书,与一年后的想法相比,他很有感触:“职业规划和单纯的未来打算是不同的。对于现在的我而言,我认为职业规划是在对职业的了解以及对职业了解后所做出的取舍。到了大二,不自觉的仿佛‘得到’了一个未来的职业想法。也或许正是在这种特殊的时刻,我们更需要认真审视职业本身,进行职业规划吧。”而来自经管学院的郝显峰同学认为,即便是比大一成熟了一些,但只能说比之前的想法清晰了一点。他表示,职业规划主要基于自己的兴趣。当初选择金融专业不是盲目从流,是发现自己喜欢和数字说话,喜欢用经济学的视角看世界,所以想给自己一个发展的机会,希望以后能够坚持不放弃这个专业。他们眼中的职业规划,称得上是初具雏形,但未来种种不确定的因素,使他们仍在不断摸索与改变。
  外国语学院2015级的彭子萧同学用“稳中求进”这个词语来概括他眼中的职业规划。他认为自己现阶段要做的便是在脚踏实地的基础上,去追求有高度的职位。“由于我高中就来自外国语中学,大学专业也是英语,因此一直设想的是从事与英语相关的职业。初入大学时设想的工作比较偏向外企外贸类的单位,而现在经过了三年的学习,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兴趣更加偏向于翻译类。”他坦言,设想很有可能在一次次选择中悄然变化,而自己的兴趣或者能力等其他因素也会影响我们在不同年龄、不同人生阶段所做出的职业生涯规划。对此,来自机械学院的2018届毕业生童喆坤同学深有感触:“大一时期对未来职业的想法现在看来算是幼稚,但是我们总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才渐渐地一步步地走向成熟。”他分享了自己的规划经历:由于专业是兵器,所以在大一时考虑过往机械方向发展,但因为现在的社会需要机械智能化,而大学对控制相关知识学习的较少,觉得自己并不适应机械类的工作,于是如今改变了想法,打算进入银行开始他的职业生涯。作为“过来人”,他笑言:“社会太现实,当初太理想。”在他看来,等待一个恰当的时机,当自己真正明晰未来的发展方向时,做出一个职业规划是起关键性作用的,而一开始的摸索也是必不可少的过程。
  外国语学院的辅导员李琦老师也对职业生涯规划有着深入的见解。她认为,职业生涯规划有这样一个好处,便是让你有时间停下来思考,思考自己适合做什么、想要做什么、想要获得什么。同时,这也会让你体验多种选择,针对每一个不同的选择,对自身条件和周围环境进行分析,查看自己距离所追求的目标还有多远,因此又有了下一步的具体的计划,从而离自己所追求的越来越近。然而,再好的想法,不付诸实践都只是空谈,她说:“我认为职业生涯规划不能只停留在规划中,更多的是要与实践相结合,有了一个好的规划,没有行动力,那再好的规划也只能停留在书面上。”因此,在清晰的规划的基础上,拥有更好的执行力也同样是决定这个既定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要素。(学生记者 朱钰佳)
q